电影你好李焕英剧情介绍(你好,李焕英戳中无数人软肋)




贾玲自导自演,根据自身经历,花费5年时间,用一场电影,弥补内心缺憾,袒露一个关于“爱与遗憾”的故事。


有人看完电影,在网上留言:

“最怕喜剧演员演悲剧。因为一个懂得识别和制造快乐的人,必定尝遍了生活百样的苦。”

短短一句话,让人热泪盈眶。

电影《你好,李焕英》根据贾玲同名小品改编而成,讲述了女主贾晓玲(贾玲饰演)在经历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悲痛之后,意外穿越时空回到1981年,见到年轻的父母,从而展开一段笑中带泪的亲情故事。



贾晓玲刚刚成年,母亲却意外离世。

情绪崩溃下,贾晓玲坐上了时光机,穿越回到1981年,与年轻的母亲李焕英相遇,二人也从母女转身变成了“表姐妹”。

1981年的贾晓玲,为弥补遗憾,竭尽所能,帮妈妈李焕英完成各种心愿:

为她介绍厂长的儿子;凭借自己的超前思维,让年轻的母亲大有作为。



影片中,一段贾晓玲与沈光临(沈腾饰演)在舞台上表演的片段,不仅逗笑了台下人,也让所有观看影片的局外人捧腹大笑。


这段不足5分钟的片段,其实是贾玲内心最真实的写照。

她想让母亲看看舞台上的自己,曾经未有机会,以后,也不会再有。

这是贾玲的遗憾,由“贾晓玲”代为实现。


有人说:

“如果现实生活,能像电影一样重新来过,该有多好。那些逝去的亲人,那些曾经的遗憾,那些来不及的陪伴,就都能换一种方式去弥补......”


可生活就是这样,它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,有的只是无尽的遗憾和来不及的悔恨。




曾看过一个问题:“什么是家?”

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:“有父母的地方,就是家。”

父母在,家就在;父母走了,家也就散了。

简简单单9个字,却说出父母存在的意义。

“天冷了,穿上秋裤吧。”“多吃点,上班才有精神。”


我们总嫌父母唠叨,总想远离父母。

等到长大后才发现,这些唠叨,满含父母的关心;这些管束,是对子女爱护的另一种表达。


他们用自己笨拙的方式,来表达爱,但子女却从未认真倾听。

直到父母逝去,方才察觉遗憾。

鲁迅说:“没有什么可以感同身受,除非你成为他。”

可是,当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,他们早已与岁月融为一体。

知乎上有个话题:“哪一瞬间,你突然理解了父母?”

一个姑娘说出她的故事:

“曾经特别讨厌父母,他们总逼着我干一些不愿意做的事。 高中时不让吃辣,不让吃冰,十点之前必须回家;上大学了,又逼着我学不喜欢的专业;谈恋爱了,他们也恨不得坐着火车来监视。 我受不了这样的生活,于是办理退学,和男友出去旅游。 父母气急败坏,爸爸更是撂下狠话,要和我断绝关系。 直到我独自在外闯荡了几年,我所遇到的每件事,都成了不听话的惩罚。 没有文凭,求职困难,处处被人看笑话;经常吃辣,导致胃痛难忍;不听劝告,和男友出走,最后只能露宿街头...... 直到这个时候,我才真正理解了父母。”


人啊,总要经历伤痛,才懂得父母的疼爱;总要撞过南墙,才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。


有人说:“最后才渐渐明白,这个世界,再没有任何人,能像父母一样,爱我如生命。”

长大后才懂得,没有什么比爱父母更重要,也没有什么能比陪伴更贴心。

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处;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。

别等到父母老去,才明白他们爱的方式;别等到他们离开,才后悔未曾真心相伴。

别再浪费时间,珍惜与父母相伴的每一寸时光,有时候一转身,就是一辈子,从此后会无期,永不相见。







《百年孤独》中说:

“父母健在的时候,你和死亡之间有一层垫子;父母离开以后,你就直接坐在了死亡上面。”


所谓父母子女,不过是一场美丽的遇见,一场盛大的离别。

贾玲在小品中,曾对去世的母亲喊话:

“妈,我给你买了一个冰箱,双开门的;妈,那件绿色皮衣我给你买了;妈,我现在是喜剧演员了,好多好多人喜欢我;妈,我好想你。”


一声声的呼喊,却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回应。

结束后的舞台,只剩一束微弱的灯光,贾玲站在台上,掩面痛哭,泣不成声。

我们好像总是很忙,忙着工作,忙着梦想,忙着交友......

我们忙着各种事,却唯独没有忙着关心父母。

我们总想再等一等,等到自己功成名就,等到自己家和人圆,等到自己实现梦想,等到自己有足够时间。

但却从未想过,自己在奋力奔跑时,父母也在慢慢老去。

季羡林6岁时离开母亲,一生只与她有过两次短暂会面。

第一次,是奔丧;最后一次,是在分离八年后,再次回家奔丧,而这次却是为了母亲。

当母亲病危的消息传到季羡林耳边,他虽日夜兼程赶回,却还是未能见到最后一面。

好心的邻居告诉了他母亲的遗言:

“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来,我真后悔当年让你出去。这几年我日夜想着你,这种痛苦,是你无法想象的。”


直到临终,她都不曾抱怨,不曾逼迫,只因为是此生的最后一句,才敢把对儿子的思念和孤独的痛苦,一一倾诉。

季羡林听后,悲痛欲绝。

后来,在《永久的悔》中,他写道:

“我真后悔,我最不该的,就是离开了母亲。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,什么地位,什么幸福,什么尊荣,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。”


电影《后会无期》中有句经典台词:

“每一次告别,用力一点;多说一句,可能是最后一句;多看一眼,可能是最后一眼。”


我们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,也无法预料一次的分别,是否会造成终身的遗憾。

人生那么长,却又这么短,短到我们来不及与父母说声再见,来不及再认真看他们一眼。

别再任性妄为,别再浪费时间,别等到失去,才懂得珍惜,别等到遗憾,才明白“其实,我本可以”。






毕淑敏曾在《孝心无价》中写道:

“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,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。 相信来日方长,相信水到渠成,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,可以从容尽孝。 可惜人们忘了,忘了时间的残酷,忘了人生的短暂,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,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。”


这世界的遗憾有千万种,可没有哪一种能超越与父母分别。

有人说:“对于父母,你陪我长大,我陪你变老。”

但对于已经失去父母的子女来说,这却是一场永远不会实现的尽孝。

主持人柳岩在节目中说起逝世的父亲时,声泪俱下:

“我爸之前身体不太好,在医院度过了70岁生日。但我很高兴的是,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,给他最好的医疗条件。 总有人说要送什么祝福,其实最大的祝福,就是希望父母健康。因为这样才能给我们机会,实现小时候的诺言,给你们买大房子,带你们周游世界。”


她说,她一生只看到爸爸穿了两次西装,一次是拍照的时候,一次是两年前给父母补办周年婚庆的时候。

父亲穿着西装的时候说:“柳岩,等你结婚时候,我再穿。”

可一个月后父亲,因为胃癌住院,再过一段时间,便过世了。

柳岩说,她最大的遗憾,就是没有看到爸爸穿西装,也无法让爸爸看到我穿上婚纱的样子。


我们总以为与父母有大把时光,其实,有时候亲情,真的只有一瞬间。

我们什么都可以等,唯有爱父母不行。

父母与子女只有这一生的缘分,无论相处多久,一定要记得,彼此珍惜相聚的时光。

因为无论爱与不爱,下辈子,我们都不会再次相见。

都说人生最无可奈何的莫过于,我们终将要面对父母的离开。

如果还有机会,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间,多和他们聊聊天,多表达对他们的爱。

有时候,一个拥抱,胜过千言万语;一句“我爱你”,抵过无数“对不起”。

如果没有机会,也千万不要太难过。因为你过得好,就是父母最大的安慰。